分卷閱讀93
人就光明正大地放權(quán)給他了,忙得很,沒有空去管教孩子。相比之下,扶蘇小時候竟然還是被異人帶在身邊多一點。再加上異人退位之后教導(dǎo)扶蘇的那些年,可以說扶蘇是異人一手帶起來的了。早先的時候,扶蘇的母妃羋姬經(jīng)常來看他,但是內(nèi)侍們在她來的時候從來都像失明了一樣不會看眼色趁機下去。后來扶蘇才慢慢明白,他的母妃是楚國的公主,而自宣太后開始,楚人就致力于通過影響秦國國君與儲君來影響朝堂,被已經(jīng)去世的華陽太后迷得五迷三道的孝文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扶蘇是楚女的孩子,更容易被他們籠絡(luò)。他是長孫,不能被楚人“養(yǎng)歪”,所以不同于其他長于內(nèi)宅婦人之手的公子王孫,扶蘇是祖父帶大的,若真要說其中還有誰出了力的話,那就是他的父親嬴政了。正因為從小被他們帶大,待遇與其余兄弟不同,又在聽著父祖的傳奇故事的同時能親眼見到他們的處事方法,扶蘇心中對祖父異人與父親嬴政的親近、崇拜之前遠超他人想象。異人有記事的習(xí)慣,也不用絲帛,而是專門記在竹簡上,有些是沒被史官記下來的逸事,扶蘇發(fā)誓自己不是有意看到父親的黑歷史的,誰讓祖父不僅記下來了,還光明正大地讓他看呢?還有些則是異人想出來的理政方法,確實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異人還專門交付了扶蘇,讓子孫后代見機行事。但是,扶蘇覺得光是祖父和父親時代推行的法令,就能保大秦數(shù)百年無憂了。因為受了祖父的影響,扶蘇也養(yǎng)成了這個所謂的日記的習(xí)慣。不過雖然說是日記,但是什么時候記,記什么事,都是看心情的。很多時候,扶蘇都在自己的竹簡上寫上一句“今日飯食為某某。上朝,某卿與某卿因某事而爭吵不休,拳腳相加,后變混戰(zhàn)”,日記就沒了。但是還有時候,扶蘇是會詳細記錄某件事,并且對它發(fā)表評論的。祖父還在位的時候,雖然父君的地位穩(wěn)固,但是總有叔父不死心,想要爭奪儲位。那時候祖父已經(jīng)開始實行分封制了,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分封諸子為王,多是在韓、魏、趙楚新并之地封王,以穩(wěn)固大秦社稷。按理說每個人都能稱孤道寡,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總有人不甘心,封國和整個大秦相比,明眼人都能看出哪個更重。到了扶蘇的父皇稱了皇帝,一統(tǒng)天下,榮耀加深,他那幾個叔父更是不滿起來。扶蘇的弟弟們數(shù)量也不少,除了扶蘇是近乎板上釘釘?shù)奶?,他那些弟弟們也要受封?/br>從前的六國之地,也得拿出來分封宗室、功臣,以穩(wěn)固江山社稷。除去實行郡縣制的地方,好地方其實不多,其中與齊魯之地最為富庶。不患寡而患不均,因著分封的封地一事,扶蘇的那些叔叔們便鬧起來,順帶也拉上了他幾個不滿意封地的弟弟。后來便有傳言傳始皇帝薄待兄弟,苛待子嗣,有數(shù)的富饒之地都封給了喜愛的子嗣,剩下的地方,就讓弟弟和不得寵的庶子去吃沙子。扶蘇還記得父皇當(dāng)時氣得暴跳如雷,要真的“讓那些不安分的去吃沙子算了”,但是最后,事情還是沒有按照嬴政的想法進行下去。按照始皇帝的威嚴(yán)程度,大概就是“有什么不服到朕的面前來說就好了,朕專治各種不服”。簡而言之,嬴政走的是簡單粗暴流,勸諫什么的,有用的他還會接受,但是專門給他找碴的話,那么很抱歉,統(tǒng)統(tǒng)弄死再說。扶蘇也不覺得自家父皇這么做事有什么不對,但是太簡單粗暴了,總會有后患,就算沒有后患,也總會讓人心懷芥蒂,難免不美。能用這種方法的,除了嬴政這個始皇帝,后世沒多少人能學(xué)。為了避免給后世留下嬴政不悌兄弟的名聲,多年不參與朝政的太上皇異人親自發(fā)旨,給幾個鬧騰得歡的兒子換了封地。原本他們想著法不責(zé)眾,而且就算不能換地方,最起碼也能升個爵位,從異人那時候只能封的郡王級別的爵位升到秦王級別的爵位,王爵的名字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可是大有不同呢!異人發(fā)旨以后,他們不僅升爵的想法沒能實現(xiàn),就連換地,都從以前好歹算是富饒的地方,換到了邊邑之地去,反正大秦一統(tǒng)天下以后,邊邑也大了起來。即使扶蘇的這些叔叔們也都算是勤習(xí)武藝,身體不錯,但是換到窮山惡水之地,相比于從前過慣了的好日子,從頭再來顯然是不習(xí)慣了,于是一個個都大病了一場,有幾個身體條件差的,直接就病重,差點就一命嗚呼了。正所謂殺雞儆猴,這件事以后,再鬧騰的人就少了許多。不知怎么,異人還專門把扶蘇叫去,讓他不要太婦人之仁,該下決斷的時候就下決斷。諸王移封事件過后沒到一年異人就去世了,扶蘇不知道他真正的心情是怎樣的,但是處事的這個方法,他確實是牢牢記在心里了。要說扶蘇的父皇和祖父吧,都不像六國遺族詬病的那么喪心病狂,除了在政事方面手腕出眾,是人所公認(rèn)的明君之外,只要不觸及底線,他們對家人還是很維護的。扶蘇還記得自己的二姑母,宜陽長公主。她當(dāng)初嫁給了燕太子丹,燕丹逃回去以后他們都以為她會很失落的,結(jié)果轉(zhuǎn)眼人家就養(yǎng)了面首,萬分霸氣。秦國原本是法家的天下,縱橫家、墨家也在這里很有市場,墨家這種一門心思搞基本建設(shè)的人才,是秦國最喜歡的那種。后來,秦并天下,儒家也漸漸地開始想搶占主流話語權(quán)了。皇帝對儒家不感冒,法家才是大秦治國的主流,已經(jīng)不知道多少年了,法家一直占據(jù)著秦國朝堂的大頭。在貴族、官僚子弟的太學(xué)之外,通過考試選□□的人才,不能避免地出現(xiàn)了儒家的人才。令人厭煩的是,有時候,總有些愣頭青會逮著公卿權(quán)貴的私事不放,若真的是私德有虧也就罷了,但是不知道什么人,盯上了宜陽長公主,還專門參了她幾本。然后太上皇異人和始皇帝嬴政都炸了。養(yǎng)面首怎么了,我們自家的女孩養(yǎng)面首,是偷你們家飯還是吃你們家大米了,用得著這么上綱上線?!首先異人不吐臟字兒地表達了自己對于這群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的鄙視,然后,始皇帝回頭就和二姐表示雖然你的初戀燕丹是一個渣男,但是千萬不要放在心上,有多少面首你就養(yǎng)多少。男人都可以開后宮,女人怎么就不能開后宮了?開后宮,隨便開,有弟弟我給你撐著呢!回頭這二位就教育扶蘇,千萬不要把外人的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