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4
放在心上。被灌輸了一腦袋要對自家人好的思想的扶蘇眨眨眼,他根本就沒有對自家二姑開逆后宮養(yǎng)面首表示反對啊。雖然扶蘇的父祖在護短上面無人能及,但是不論私事,從政事方面論,不能說超越古今,與三皇五帝時代的賢王比肩,也能吊打一下同時代的諸多人了。于是等到太上皇異人崩御,群臣議謚號的時候,無一不是美謚。嬴政作為始皇帝要廢除謚法,但是太上皇異人,他并不是皇帝,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秦國到秦朝的過度,就像當年的玄帝、昭襄王嬴稷以后,最后他也需要一個謚號,為他自己,乃至于秦的諸侯國時代劃上一個句號。和嬴政記憶里嬴子楚的莊襄王謚號不同,太上皇異人的謚號,最后號為昭明,不是秦昭明王,而是大秦昭明皇帝,作為舊時代的終結與新時代的開端。明德有功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輝內(nèi)蘊曰昭;照臨四方曰明,思慮果遠曰明,昭晰群性曰明。作者有話要說: 果然,滿課的時候更文靈感就跑掉了QAQ這一章也崩了……吹大秦的重任只能交給下一章番外里的羅馬人了QAQ第64章番外:一個羅馬人的野望趙慕秦來到大秦已經(jīng)有六年了。他原本不叫這個名字,“趙慕秦”是來了大秦以后,自己取的。要說他原來的身份,也不算低,他是元老院一位元老的幼子。仗著父親的身份,趙慕秦大小也是個貴族,作為高貴的羅馬公民,他在羅馬帝國境內(nèi)的許多地方可以說是能橫著走的。羅馬貴族熱愛絲綢,對傳說中的絲國也很是向往。趙慕秦是一個有上進心的貴族青年,他知道等到父親去世之后,自己的地位就不能再同從前一樣煊赫了,還不如趁著父親還在,早點從他手里拿份好處,出去闖拼。趙慕秦原本是想走陸路進行游歷的,但是羅馬對東方絲綢的大量需求讓他想到了前往傳說中的絲國——賽里斯——進行淘金。雖然賽里斯和羅馬之間的通道被可惡的波斯人所阻攔,他們甚至拒絕讓羅馬和絲國進行接觸,但是總歸是有幸運兒成功地跨過重重難關,到達絲國的。羅馬的貴族們因為波斯王朝低價從絲綢的原產(chǎn)國購買絲綢,再經(jīng)過重新加工高價賣給羅馬而憤憤不平,但是當他們有機會像波斯人一樣賺大錢時,沒有人不愿意。來到中國之前的趙慕秦——高貴的元老之子科爾涅利烏斯——信心滿滿地與合伙人一起帶著幾艘船上路了。他的運氣很好,在合適的季節(jié)出發(fā),又有富有經(jīng)驗的老水手掌舵,再加上洋流的作用,雖然歷經(jīng)磨難,但是總算是到達了南亞次大陸,也就是炎熱的印度。根據(jù)老水手的介紹,百余年前,這里還有一個希臘人建立的國度——巴克特利亞,但是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的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換成了科爾涅利烏斯心心念念的絲國的諸侯王。根據(jù)本地人介紹,絲國的正統(tǒng)名號是大秦,大秦的前身是秦國,從秦國的初代國王建國一直到秦國一統(tǒng)天下,變?yōu)榇笄氐蹏虚g經(jīng)歷了將近七百年,而到科爾涅利烏斯將要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大秦的皇位已經(jīng)傳承到了十世皇帝正和帝,從始皇帝到正和帝,中間又已經(jīng)過了兩百余年。也就是說,在大秦,統(tǒng)治者家族連綿不斷地傳承將近一千年。這是羅馬人怎么也不敢想的事情。即使是偉大的凱撒,以及將羅馬從共和國變成了帝國的屋大維,也沒能做到這件事。大秦的人對領土的掌控力超出了羅馬人的想象,從這里的居民口中,科爾涅利烏斯得知他們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大秦的血統(tǒng),祖輩或者干脆是他們自身,都是受封的諸侯從自己在大秦本土的封地中遷出來的。在這塊大陸上,總共有三十六位大秦的貴族,其中有十二王、二十四侯,雖然名義上,王的地位比侯要尊貴,但是他們在這地方的地盤都是自己打下來治理的,地盤的大小以及繁華程度,一切都要看他們在本土的積累。可以說,通過這種方式,大秦之人對他們所占據(jù)的每一塊土地,都有強大的掌控力,在這個方面,疆域同樣龐大的羅馬帝國遠遠不及。大秦人將他們的文明推行到了他們所能統(tǒng)治的每一個地方,即使是在這個遠離大秦本土的地方,依然有著無數(shù)華美的絲綢等著科爾涅利烏斯和他的同伴們購買。但是科爾涅利烏斯不甘心就在這個地方止步,他想要往更遠的地方,到大秦的本土去見識一下。他們靠岸的地方,屬于一位號為定南侯的侯爵的國土,根據(jù)定南國的國民的說法,去往大秦本土的路途不遠,走海路的話,少則兩月多則半年,就能到達大秦本土的南部地區(qū)。當然了,他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走陸路。從定南侯的土地一直到大秦本土,中間要經(jīng)過三十余位諸侯、王的封地,有些地方是多個諸侯封地的混雜之地,當初僵持不下,只好一同治理,還有些地方,則是一個諸侯的天下。科爾涅利烏斯的一部分同伴選擇了帶著從定南侯的土地上買來的各種“傳說中的絲國的寶物”離開回國了,而科爾涅利烏斯以及少數(shù)的幾個同伴,則選擇了帶著自己的財產(chǎn)以及當初從羅馬帶來的商品走陸路,一路往大秦本土朝覲。要不是倚靠著隊伍里會華夏語的人才,科爾涅利烏斯之前根本不可能和大秦人通暢地交流。他們的語言根本就不同!因此,在慢慢地游歷前往大秦本土的時候,科爾涅利烏斯也在努力地學習大秦的華夏語,這個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偉大國度的語言。令科爾涅利烏斯驚訝的是,大秦語言圈之內(nèi)的地區(qū)——這是他對于大秦本土以及其外的諸侯封地、屬國的統(tǒng)稱——記載文字內(nèi)容的書籍,除了那些在古早時期才有的鼎、被許多人奉為傳家寶的竹簡式書籍之外,剩余的,都是用名為“紙”的東西制作的。上好的紙摸起來如同被羅馬人狂熱追捧的絲綢一樣順滑,又是如此的潔白,與羅馬帝國的記事物相比,不知先進了多少。他還聽說,至今還有豪奢的貴族像當初紙張尚未出現(xiàn)的時候那樣,用華貴的絲綢記載事物,這是多么讓人驚訝又羨慕?。?/br>大秦有不同的學派,教導科爾涅利烏斯的是一名儒家的先生,之所以教導他這個異族人,是因為儒家的祖師爺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無類”。和羅馬境內(nèi),有資格學習高深的知識的人不多的情況不同,在大秦,始皇帝之前的好幾代,秦國內(nèi)部就開始緩慢普及教育,到了始皇帝和二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