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7
樣呢。” “那我陪你去看看天下!”裴義淳豪氣干云。 裴老爺頓時笑了:“我骨頭老了,走不了那么遠,看看天上來的黃河水,也夠了?!?/br> 裴義淳這才想起他也欣賞,只是忙于政事,尋常不會追求自己的愛好。 他覺得裴老爺也和自己一樣想見李白,安慰道:“李白應該是河東人。我們這次回老家,說不定能碰見他?!?/br> 余慧心:“……”不,他不是! 她實在不忍心告訴他:沒有李白。 但或許有一天她會告訴他李白的真相吧,到時候可以多給他吟幾首李白的詩,他一定會喜歡的。 番外一 知名博主@考古那些事: 今天看, 國博選送了一幅——盛·裴清虛·吉祥仕女圖·裴瑟兮·摹本——順便給大家斷個句。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 是裴清虛的代表作。但很多人不知道, 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是他女兒裴瑟兮的摹本。 說起裴瑟兮, 不得不提一件考古大事。 1968年的一天, 警察接到群眾報案, 說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盜洞??脊殴ぷ魅藛T接到通知趕到現(xiàn)場, 發(fā)現(xiàn)是一個很小的盛朝墓葬,墓里陪葬的器物十分簡單,推測是盛朝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墓。直到打開棺槨, 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幅畫,確認墓主人是盛朝才女裴瑟兮。 裴瑟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她爸媽大家都知道——裴清虛和廿一居士。 裴清虛傳世的真跡不多, 最璀璨的兩顆明珠和還都是臨摹本——在此之前。 的真跡不可考, 參加的這幅裴瑟兮摹本也遺失多年,在建國后由海外人士捐贈國家博物館。 而, 其真跡在盛朝滅亡時被燒毀。但當時盛朝皇宮內有摹本, 摹本一直保存下來, 被歷代皇帝珍藏。 1968年, 從裴瑟兮棺中發(fā)現(xiàn)的那幅畫, 就是, 第一眼就被鑒定為真跡。但很快大家就發(fā)現(xiàn),這一幅和盛朝的宮廷摹本不同,畫中多出了一名女子。 到底是真跡還是贗品, 一時間疑云密布。雖然學術界基本認定是真跡, 但有一事至今不明——是什么驅使裴清虛將同樣的畫畫了兩幅?而兩幅畫中唯一不同的女子又是誰? …… 評論: “還用猜?廿一居士唄~” “拉倒吧,他們兩口子感情并不好?!?/br> “哪來的野史說不好?被穿越劇帶溝里了?” “裴清虛有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說明他和真正喜歡的那個女孩子并沒有修成正果!” “XJB亂說!朝朝暮暮根本不確定是不是裴清虛寫的!但他兒子在給外甥寫的信里面可是真實地抱怨過爹媽感情太好、感覺自己很多余,那個時候裴清虛和廿一居士已經(jīng)七十歲了!” “哎……這家人怎么回事?天天寫別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不寫清楚,搞得大家亂猜?!?/br> —————— @考古那些事:驚驚驚!發(fā)現(xiàn)了裴清虛與廿一居士的合葬墓! 評論: “???開什么玩笑?不是早就發(fā)掘了嗎?” “小古從來不造謠,敲碗等進展!我特么好激動!” “我我我——話筒給我!在我家附近,正在挖,昨晚來了好多警察叔叔,今天完全戒嚴了,來了很多學術界的大佬!地名靜心冢!我特么早就奇怪了,好好地地方為什么要叫冢,還流傳了一個怪嚇人的愛情故事。現(xiàn)在看來,應該是“清心冢”三個字傳錯了,裴清虛、余慧心——清、心??!” “不是瞎說吧?百科上寫著’裴清虛,封楚國公’,楚國公墓早就發(fā)掘了呀!” “我打開百科,只看到’裴清虛,名義淳……性吝嗇,自號聚寶散人……’楚國公對不起?!?/br> “對我們摳摳的摳有什么誤解?他要是死了,肯定往墓里塞好多好東西。楚國公墓里銅板都沒挖出來幾個,絕逼是煙幕彈!” “整個國公墓當煙幕彈也是絕了。” “那又不是他自己整的,皇帝要給他封,他當然說好呀好呀,畢竟有好處不是?” “我……大膽地期待一下,會不會有和的真跡?還有和的原版手稿???” “?。?!原版手稿想要!” “大家冷靜,以摳摳的屬性,真跡、手稿都不是事,搞不好會整些從未面世的東西出來?!?/br> “歷史書要更新了嗎?小學生瑟瑟發(fā)抖。” —————— @央視新聞:發(fā)現(xiàn)裴清虛與廿一居士墓啦~[激動][激動][轉圈圈][轉圈圈]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手稿、古籍、畫卷、金銀貨幣若干。稍后會成立研究小組,不定期向公眾展示研究進展。[圖片][圖片][圖片] 三張圖片均來自考古現(xiàn)場,分別是成堆的金銀器與盛朝貨幣、數(shù)幅未展開的畫卷、堆疊在一起的古舊書籍。 不一會,微博就轉發(fā)破萬。 國人只要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就沒有不知道裴清虛和廿一居士的。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書畫家——沒有之一,一生畫作無數(shù),卻沒有一幅真跡留下來,這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遺憾。 如今,他的真實墓地開啟了,里面有畫卷,很可能就是他的真跡,怎能不叫大家激動? 而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時,除了最近的那個朝代,往前的就只有盛朝最好研究。為什么?因為裴清虛和廿一居士晚年踏遍了祖國河山,巨細靡遺地記錄了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風俗民情,甚至配有插圖。 這本被他們命名為的書籍,如今被稱作,是研究盛朝必備的參考書,甚至研究其他朝代也避不過去。如果墓中真的有原版手稿,當然比后面修撰過無數(shù)次的版本更具有參考價值。 看到圖片,微博轉評滿是驚嘆,無數(shù)人摩拳擦掌、乖巧等待,當然也有很絕望的—— “我正在做相關的畢業(yè)課題……我是不是該暫停?” “暫停吧,這一挖,你基本是白做了[狗頭]” “還好畢業(yè)早系列?!?/br> “有錢?是裴聚寶沒錯了?!?/br> “畫?[星星眼]書?[星星眼],會有《吉祥仕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