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
更是明確之至,皇帝冷哼:“朕的武官都忍不得被彈劾,朕倒是早知道的?!?/br> 他又翻開下一首,這些膽大包天的字句更是直指向他,一點不加以掩飾! “被汝欺于市,告汝于乾明。跪畢抬頭望,汝竟在側(cè)旁?!边B押韻都懶得押,“乾明”二字被赫然念出。寫出這種辱君字眼的賊人,到如今都還沒有抓到,他焉能不氣!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說明一下哈,為什么這幾首詩作得這么口水~ 就是因為蠢作者不會作詩?。∫粫r半刻也學(xué)不會,寫這幾首已經(jīng)耗費了全部氣力~ 還請海涵~嗚…… ☆、第46章 皇帝的胸口起伏著,再也不愿看下去,將剩下的全都掃至地上,項頌良只得苦勸:“陛下息怒,不要被這起子逆賊氣壞了身子?。 ?/br> 皇帝只覺得疲憊,笑了笑,瞥了身旁的吉榮一眼,道:“他們說的也是實情,只是這樣的實情,被外人念來,實在是太刺心?!?/br> 項頌良低著頭不說話。 “最后一首,是說朕與他們沆瀣一氣,欺辱百姓嗎?官官相護……在百姓們眼里,竟是帝官相護、至萬民于不顧了。” “陛下……”項頌良惶恐不已。 皇帝眼中的怒火更盛,嘴角卻咧開,表情說不出的猙獰。 過了許久,項頌良跪得膝蓋都疼了,皇帝才又開了口。 “你知道嗎,近來軍中謠言四起,說朕自登基以來,除匪寇、平叛亂、攘外敵、拓疆土,這樁樁政績,件件軍功,都是他薊崇從旁勸導(dǎo)、襄助所致,說……若是沒有薊崇,便沒有如今的大炎朝,沒有朕這個坐在龍椅上肆意享樂的皇帝?!?/br> 項頌良大驚,脫口而出:“這從何說起??!是誰造謠?陛下,您是不是弄錯了?” 皇帝狠厲的眼風一掃,項頌良立刻噤了聲。 “是誰造謠,朕不清楚,但朕絕沒有弄錯。這個說法,已經(jīng)傳遍整個京城大軍了,恐怕不用太久,連駐守邊境的將士們都能聽聞?!?/br> 他慘然長嘆:“我大炎以武服眾,以武平天下,如今朕引以為傲的軍隊中,居然傳出這樣的風言風語,句句都是在為薊崇爭功奪.權(quán),又句句都是在諷刺朕,這樣的武將,這樣的軍隊,這樣的大炎,朕到底要是不要!”說罷猛然一腳,將整個案幾掀翻,皇帝的足力大得很,案幾往前滑出老遠,又沿著階梯翻滾下來,直翻至項頌良跟前。 項頌良伏在地上連連道:“陛下息怒!此事定要查清楚,究竟是誰在亂傳謠言,誹謗圣上!” 皇帝頹然坐在椅子上,望著殿宇上方的琉璃頂,喃喃道:“所以,也許傳出那些打油詩歌的不是別人,就是軍中的人,甚至,就是薊崇?!?/br> 項頌良抬起頭看他。 “他是在挑戰(zhàn)朕的威嚴,他們……很快就要視朕、視宮廷于無物了。” 項頌良張了張嘴,想要再說什么,皇帝卻揮了揮手,一旁的吉榮見了沉聲道:“項大人,陛下讓您先退下?!?/br> 項頌良只得起身,行禮告退。直到行至宮門外,坐進轎攆中,他才舒了一口氣,嘴角浮起高深莫測的笑意。 與宮中失意憤怒的帝王相比,穆淳在蜀地的日子則是越來越順,當?shù)匕傩論碜o他,時常送些東西給他,而他只是象征性地拿兩樣,表明自己受了大家的心意,定不會有負大家,其余的則退回,以顯仁政愛民,不收受百姓血汗之物。 由于穆淳平日里出門并不乘轎,只騎馬,是以永樂城中大部分的人都目睹過他的姿容風采,個個對他贊不絕口,哪怕是最痛恨官吏、痛恨朝廷的人也對他恨不起來。加之穆淳一心為民,做了許多善事實事,自己卻尚未娶妻納妾,便又引得城中眾人心疼不已。時日一長,不止是永樂、蒼城這些熱鬧之所,就連山旮旯里沒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有蜀王穆淳這一號人物,對其最是欽佩。 除卻留在大理的撫南軍,其余跟隨穆淳回到永樂的將士們依舊被稱為是穆淳的親兵衛(wèi)隊,隨著穆淳越發(fā)得人心,親兵隊伍的士兵人數(shù)也不斷增加,終于快達到三十萬人,接近朝廷規(guī)定人數(shù)的上限了。 穆淳知趣,不再招兵,整日里除了議事和偶爾去軍營練兵,便是在府中與蕭緲你儂我儂,一片綿綿情意。 輕璇哪怕躲著,也時不時能撞見他們兩情繾綣,看得她心撲撲亂跳。有一次她見穆淳從蕭緲身后環(huán)著她,握著她的手去折一支桃花,蕭緲頑皮地將那桃花插在穆淳頭上,兩人望著對方傻笑不已,她忽然有些狼狽地逃竄出去,直逃到自己院中。 她將門鎖上,背靠著房門喘息,腦中不斷問自己,曾經(jīng)殷無念這樣溫柔地對她時,她是怎樣的表情。 是傲然直視殷無念,出言戲謔他,而不是如同蕭緲一般傻樂,一副被穆淳吃定了的表情。 她早就知道,她對殷無念,不是蕭緲對穆淳的這種愛。 她無助地撫摸著臉上淚痕,暗暗問自己,穆輕璇,你到底有沒有愛過別人。 閉上眼,折花的兩個身影變成了她與令遙。 那個在夜色下的河畔,默默無言想要護送她回去的人。 那個在長廊下,不知所措地說除了她誰都不想娶的人。 他說那些話時那么認真,認真到她都快要確信了。 輕璇自此便很少待在王府,除去與穆淳議事,其余時間都在眉山青門府中,整理幫務(wù)、布置各地眼線、調(diào)整分舵設(shè)置。 蜀地的各類消息,被一絲不落地傳至京城,皇帝知曉,大臣知曉,王公貴族也都知曉,所有人都在心中暗暗驚嘆,一個八年前喪母、不被皇帝寵愛、被趕出宮單獨立府、最終逃出京城的幼子,隱沒了幾年后,竟會成為這般有做為的人。 比起那個四處籠絡(luò)朝臣、在軍中胡作非為、混亂軍紀、積累了一堆假軍功的太子,真是有太大的不同。 而皇帝,也最終受夠了阮貴妃的口蜜腹劍、太子的囂張跋扈、薊崇的勢大震主,他能想到的,唯有一個穆淳。 可穆淳不是他的兒子。 他在腦海中想過無數(shù)遍,穆淳到底是不是他親生,但是寧愿錯認,也不能將皇位拱手讓與他人,他一直咬著牙關(guān),固執(zhí)地將穆淳排擠在外。 那日不知是誰在朝上說了一句:“蜀王如今在蜀地備受擁戴,他的親衛(wèi)隊已經(jīng)三十萬了,除此以外,還有西境的二十萬將士,以及撫南軍十幾萬人……” 他的心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一個想法在他心中悄悄形成,唯有這樣,這是唯一的辦法。 泰元十九年六月初十,皇帝下旨,令蜀王穆淳交出蜀地兵權(quán)于地方,即刻入京,仍保留蜀王頭銜,享親王待遇。 次日,令遙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