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張機停下腳步。 李隱舟措手不及,連人帶藥箱子一塊撞到張機背上,揉揉發(fā)疼的額頭,這才從思考中抽出身來。 張機冷然一笑,眼眸斜睨,翻出舊賬:“是誰說神農(nóng)嘗百草,從無到有的?怎么那會頂撞的氣勢倒沒有了?” 不待李隱舟回答,他又重新邁開腳步,留一個清瘦矍鑠的背影。 “還沒撞南墻,就想回頭?無趣,無趣!” 第17章 想要炮制活性炭,最重要并不是化工材料,而是盡量密閉的空間,和相對精準的溫度。然而這個時代對溫度的判斷,基本還停留在“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經(jīng)驗主義水準,缺乏一個精準明確的尺度。 李隱舟蹲在角落里,百無聊賴地擺弄著眼前的八兩金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前沿的技術(shù)脫離了與之相匹配的生產(chǎn)水平,就等于一紙空談。 他第一次如此懷念冷清壓抑的實驗室,就連又臭又擠的大白和小白窩里都掛著精準監(jiān)控溫濕度的儀器,那些冰冷變化的數(shù)字是科學(xué)的心跳,給枯燥乏味的科研生活注入強大的原動力。 闊別了先進的技術(shù)水平,才知道腳下曾經(jīng)踩著多少巨人的心血,能在這個時代的科學(xué)領(lǐng)域革舊出新的學(xué)者,都是用血rou凡軀鑄成基石的偉大工匠。 熱血的沖動漸漸褪去,冷靜的思考逐漸回溯。 在放棄和掙扎反復(fù)橫跳的邊緣,李隱舟揀起一塊扁平的碎金,以突出的一面做上,凹陷的一面當背面,兩指捻動,閉上眼睛,手腕用力,往上一拋。 攤開的五指沒有感受到一絲重量,半響,他疑惑地睜開雙目—— 視線中唯有一只潔凈白皙的手,五指握拳,橫在他的額前。 墨意籠在鼻尖。 脖頸傳來溫?zé)岬臍庀ⅲ骸跋胧裁催@么出神?” 李隱舟心臟踏空階梯似的遽然一跳,身體下意識地緊繃起來,待反應(yīng)過來身后的人是誰,才無奈地松懈下挺直的肩膀,緩緩嘆了口氣:“少主不要捉弄我了?!?/br> 略有棱角的小金塊硌在掌心,陸遜收攏的五指微微一動,正當李隱舟以為他要還給自己的時候,卻見他收手回去,立直了身子,聲音含笑:“我給你帶了書目,不如就用這個當酬答吧。” ……說好的送呢? 李隱舟微微磋磨牙齒,扭過脖子,仰頭望著對方秀氣的下巴,略覺好笑:“少主府上不至于這么克扣吧?” 陸遜回以一個淺笑:“張先生對你,也不至于這么吝嗇吧?” 李隱舟啞口無言。 他大概能猜到對方此舉的意圖,但并不想過分承情,陸遜教他寫字不過是推 波助瀾的順水人情,再靠近一步就是朋友才會做的傾心相談。 但不管是孫權(quán)還是陸遜都不是適合當朋友的對象。 孫權(quán)是狼崽子,陸遜就是小狐貍,一個不敢得罪,一個純粹是玩不過。 他不動聲色地將話題拉開:“我不是因為猶豫不決才拋金子做決定的,不過好玩罷了,少主想拿走就拿走吧?!?/br> 陸遜不言不語地看著他,半響,才垂下手腕,神色并沒有一絲不悅:“《說文解字》我給你拿過來了,還有什么想要的書也可以告訴我,太守府是廬江城藏書最多的地方?!?/br> 李隱舟半開玩笑:“少主家的書太貴,小人買不起了。” 陸遜也難得露出一絲孩氣,眼眸微彎:“一分錢一分貨?!?/br> 話是玩笑話,但李隱舟卻有些心動,陸家是江東有名的書香世家,藏書汗牛充棟,或許真有些技藝類的書籍可以參考。 他認真下神色:“少主知不知道什么書是有講火候的?” 這話問出來,李隱舟也覺得太為難對方,雖然陸、顧兩家的后人都以飽讀聞名,但這個年紀讀的肯定是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典籍,大一歲的孫權(quán)都還沒讀過《六韜》兵法,陸遜又怎么會知道這些雜書呢? 卻沒想到對方垂眸靜思,當真給出了答案:“《考工記》曾經(jīng)記載略有記載,不過我也只讀過煉銅術(shù)的部分,其余并不精通?!?/br> ……這個時代的學(xué)霸都是這么全知全能的么? 李隱舟突然覺得現(xiàn)代吹噓的那些神童,在這個時代早慧的孩子面前,都不過爾爾了。 陸遜顯然看出他的驚異,并不借此倨傲,而是耐心道:“《考工記》關(guān)乎民生,并不算雜書,從祖父愛惜百姓,所以從識字起就教我們讀過了?!?/br> 的確,與煉銅術(shù)相關(guān)的,就是錢幣的制造,經(jīng)濟是民生的骨骼,陸康對陸遜向來是以繼承人的要求嚴格培養(yǎng),從小就灌輸這些基礎(chǔ)的知識,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他的早慧不是天賜的才學(xué),而是陸康照著自己年輕的模樣一點點雕琢出來的,小小年紀,未有行差踏錯。早熟如孫權(quán)都有迷茫脆弱的時候,但這個孩子已經(jīng)被套上了一層密不透風(fēng)的繭,再戴上謙遜溫良的面具,無人知道他心里究竟是 什么模樣。 也許數(shù)十年后的那場連營的火光,才真正燒光了陸康、陸家、江東的世族所給予他的一切束縛。 幾個相熟的孩子中,唯有陸遜是李隱舟不能完全洞悉的,故此,他并不排斥和他交好,但也不敢與之交心。 他拈起另一枚金葉子,抬手遞給陸遜,以玩笑粉飾疏遠之意:“不知少主那本《考工記》價值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