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書迷正在閱讀: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紅、才會相思(骨科1v1、sc、he)、向陽
開鐵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萬歷皇帝任命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jīng)略遼東。熊廷弼文武雙全,能在騎馬時拈弓搭箭左右開弓,他來到遼陽后,遼陽已半是空城,一些官紳都已離去,道員和將領(lǐng)也備下快馬欲逃,人心惶惶。熊廷弼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以將自己家眷送走、動搖人心的罪名,逮捕了知州李尚皓。 二,斬逃將劉遇節(jié)、王捷、王文鼎,震懾欲逃者。 三,公開祭奠開原、鐵嶺戰(zhàn)斗中的殉難者,激勵士氣,從而初步安定了民心,穩(wěn)定了軍隊。 但遼東形勢并不令人樂觀,熊廷弼在給萬歷的奏折中說:現(xiàn)在遼東有四種兵,一種是殘兵,身無片甲,手無寸械,在部隊里空耗餉銀,裝死扮活,就是不肯出戰(zhàn)。第二種叫額兵,開原這一道兵全額已經(jīng)亡了。第三種叫募兵,都是臨時招募的無賴之徒,這幫人打仗還能靠得?。縿偮牭骄瘓缶湍芘芤话?。第四種叫援兵,也就是別的地方來援助的,誰肯把好的兵來援助,因此來的都是次品?,F(xiàn)在的一萬多匹馬,大多是瘦弱的馬匹,這是因為許多士兵故意少給馬草料,設(shè)法把馬弄死,這樣他們就可以當步兵了,以免出戰(zhàn)?,F(xiàn)在士兵所拿的弓都是斷了弦的,箭鏃嘛,更應(yīng)該叫箭,因為已經(jīng)沒有鏃了,刀都缺一塊或很鈍,槍的槍頭都禿了各部隊聞風而逃,望陣而逃,懼戰(zhàn)而逃,各營逃跑的每天都有上百人。(《熊襄愍公集》) 更可怕的是,由于長期欠餉,許多士兵居然靠賣彈藥庫里的火藥來謀生,自遼陽至鎮(zhèn)江,其間許多鎮(zhèn)堡,官上火藥暗里偷出,或五六百斤或千余斤數(shù)年以來,遼陽一帶火藥,盡皆見失。鎮(zhèn)堡之官,亦不時點檢,徒閉虛庫。 此時真可謂形勢危急,困難重重。 面對這種形勢,熊廷弼認為,從當前形勢出發(fā),漫談收復失地、剿滅后金顯然過于草率,不如以固守為穩(wěn)著,擋住后金的進攻勢頭,步步為營,漸進漸逼,以守為攻。萬歷皇帝批復熊廷弼說:卿審度賊勢,分布戰(zhàn)守方略,頗合機宜。防守既固,徐圖恢復進剿,尤是萬全之策。 熊廷弼適當收縮兵力,并守沈陽的絕大部兵力于遼陽,犒勞軍士,準備干糧、行具,佯示進兵。努爾哈赤果然疑慮,沒有立即進攻遼陽。熊廷弼抓緊時間,加強遼陽城防。在城外掘壕三道,每道闊三丈,深二丈,中灌河水,阻敵前進。在此基礎(chǔ)之上,熊廷弼進一步采取措施。他與總兵賀世賢率精兵一千,踏著冰雪,突然出現(xiàn)在已被努爾哈赤占領(lǐng)了的撫順關(guān),大張旗鼓,坐在馬上,揮舞著馬鞭指點地形,他說:這可以扎營,那可以設(shè)伏,那可以打仗。故意讓后金間諜知道,然后取道而回。努爾哈赤以為熊廷弼要襲擊他,隨后砍樹堵山口,運石整修關(guān)隘、山城。熊廷弼趁著努爾哈赤瞎忙活的時候,大修遼陽城,遼陽防衛(wèi)空前加強。隨后,熊廷弼進一步加大防御縱深。 熊廷弼提出了對努爾哈赤實行坐困轉(zhuǎn)蹙的戰(zhàn)略設(shè)想。即把自己的軍隊分成四路,分別置于叆陽、清河、撫順、柴河,每路三萬人,各路相互策應(yīng),敵人小股來犯,就自己解決,大軍壓境,就互相支持。各路組織機動部隊,消滅零星擾邊小分隊。在農(nóng)忙季節(jié),各路實行迭進互擾的戰(zhàn)法,使后金不得耕種,陷入困境,然后相機或四路同時,或三路牽制一路主攻。到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熊廷弼已集結(jié)兵力十三萬,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數(shù)百門,七八十斤的三千余門,百子炮以千計,戰(zhàn)車四千二百余輛,鐵箭、火箭四十二萬余支,準備于冬季率軍去撫順關(guān)顯示威力,第二年春天,熊廷弼自率大軍駐撫順,逐漸進逼。 熊廷弼的守遼部署是非常正確的,而英明的萬歷皇帝更是對熊廷弼堅決支持,熊廷弼此人性情剛直,看見不好的官員就喜歡罵街,因此在朝廷的文官中人緣相當不好,言官們幾乎把他當成眼中釘、rou中刺,攻擊詆毀誹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幾次逼熊廷弼辭職。萬歷則毫不猶豫地支持熊廷弼,不理那些罪惡的家伙,他說:遼事敗壞,皆地方官玩曷所致,熊廷弼一意振刷,恢復封疆,朕深切依賴。今夷情甚急,豈經(jīng)略釋肩之時,自棄前功!著益殫忠任事,與諸臣協(xié)心共濟,毋為人言所阻。專制社會帝王很少能說對自己的大臣深切依賴的,但萬歷就能說對熊廷弼深切依賴,一方面可見萬歷皇帝對熊廷弼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見萬歷是個真性情的皇帝。此時萬歷與熊廷弼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只是君臣關(guān)系,而是有一定朋友關(guān)系了。 第五章 萬歷,內(nèi)心孤獨的皇帝 時間很快就到了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萬歷病重,臨終前,他依然對熊廷弼分外關(guān)注,別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獨熊廷弼的奏疏非看不可,而且無一不批答。 然而遺憾的是,就在遼東局勢被熊廷弼搞得眼看就要扭轉(zhuǎn),就要讓后金混不下去了的時候,萬歷皇帝在1620年去世了。 對于萬歷皇帝,傳統(tǒng)說法都說他二十年不上朝,酒色財氣,樣樣俱全,明之亡,非亡于崇禎之失德,實亡于萬歷之怠政。 而事實上,正是萬歷皇帝憑明朝一國之力打贏了抗倭援朝戰(zhàn)爭,在中國歷史上,能夠打敗日本的最高統(tǒng)帥只有唐高宗、萬歷皇帝和蔣介石,唐高宗是在663年派兵東征百濟時,日本派海軍援助百濟,兩軍于白江口(朝鮮西南錦江口)遭遇,唐朝海軍燒毀日本四百艘戰(zhàn)艦,大獲全勝,而這其實只是一場遭遇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