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21節(jié)

風雨大宋 第21節(jié)

    “噓,慎言!”曹居成小心地看了看左右,“李官人是朝廷要員,即使私下里,表弟也不可以咒罵于他,小心隔墻有耳!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們奈何不了李官人,只能另想辦法?!?/br>
    吳克久恨恨地道:“他話已出口,又有什么辦法可想?”

    “我與舅舅商量過了,此事許州辦不得了。李官人既已回京,我們只好從京城想辦法。你家的表叔何官人正在京里為官,館閣雖然是閑職,那里卻是朝廷儲才之地,向來清貴。我們也一樣進京去,托你表叔的門路,快點把事情扳過來。不過發(fā)解而已,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得你表叔幫忙,再有幾個有力官員說一說,州里終是要給面子。此事速辦,萬萬拖不得!”

    曹居成從福建路到這里落籍,為的就是科舉發(fā)解。李兌建議下次不給他們機會,最急的就是他。

    吳克久想了一會道:“何家阿叔雖然是館閣清閑職事,在京卻也有些好友。我聽人說,他跟現(xiàn)在朝里正得寵的知制誥王相公甚是要好,想來必有辦法?!?/br>
    曹居成連連稱是,催著吳克久趕緊準備行裝,兩人也一起進京去。

    此時朝中官員已顯出分黨立派的勢頭,歐陽修等一大批少壯派官員以范仲淹為精神領袖,另一派則唯呂夷簡馬首是瞻。何中立為人圓滑,游走于兩派之間,哪邊都不得罪,人緣不錯。許州地處中原,離開封府不遠,哪怕臨穎小縣,吳克久等人也聽說過。

    李兌雖然地位尊崇,但朝中地位高過他的不知還有多少,只要得到有力人物的支持,哪怕只是一句話,也足以讓李兌說過的話不算數(shù)。

    已經(jīng)是五月下旬,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樹上也有蟬蟲的鳴叫。

    李兌剛剛在東京城里安頓下來,便散發(fā)請?zhí)?,邀請一些同鄉(xiāng)、好友聚會。自中進士之后,他一直在地方為官,京城并不熟悉,此次進京為官,也急需人脈。

    杜中宵早早來到李兌住處,幫著他忙前忙后,一起張羅。

    京城房價高昂,不要說李兌這種中下級官員,就是宰執(zhí)高官租房居住的也所在不少。李兌租的這處宅子在內(nèi)城,每月五貫足錢,已經(jīng)是相當便宜。

    指揮著下人在院內(nèi)陰涼處罷好瓜果,李兌對杜中宵道:“今日前來的,除了我?guī)讉€好友,多是本鄉(xiāng)在京城的人氏,以及他們的親友。我們在京城無依無靠,只好多依靠鄉(xiāng)里人。只是一件,本州長社縣的何博士,是‘其香居’吳家的表親。他們親戚,總是要幫吳家說話,你心里有數(shù)就是,不要頂撞?!?/br>
    杜中宵恭聲稱是。現(xiàn)在以舉業(yè)為重,自己跟吳家的恩怨只好暫且放下,怎么可能去跟現(xiàn)任官員頂撞呢。杜中宵雖然年輕,這點分寸還是有的。

    一切收拾完畢,李兌坐在胡床上一個人歇息。到京城為官當然有無窮好處,但日子跟地方相比,卻是局促了許多。名義上的俸祿增加了,但少了許多不上臺面的好處。而且京城物價高昂,他養(yǎng)一大家子著實吃力。幾十貫的俸祿,房租就去了五貫,加上養(yǎng)馬諸多雜費,每月所剩不多。

    太陽高升,第一個到來的是本鄉(xiāng)進士辛有終。他跟何中立一樣是長社人,景佑元年進士,現(xiàn)在正在京城守官待闕,待闕的日子最難熬,哪里有飯局就去哪里。

    雙方見禮畢,李兌指著杜中宵道:“這是本州進士杜循之子,杜中宵。杜循少年時與我曾經(jīng)一起讀書,甚是交好。他兒子已經(jīng)成年,學業(yè)粗成,隨著來京城游歷一番。”

    辛有終連連稱好,對杜中宵甚是親熱。其實他連杜循是誰都不知道,不過鄉(xiāng)貢進士,總是讀書人一脈,示好就對了。待闕最是難熬,辛有終已在京城蹉跎幾個月,心中急得不行。只要見到了實權人士,那是一定示好,并試探看看有沒有門路。

    賓主落座,辛有終向李兌介紹現(xiàn)在朝廷的局勢。此時朝中大事無非西北,禁軍連敗,已經(jīng)不能保持進攻勢頭。換了范仲淹和韓琦去,兩人意見不一,一個主攻一個主守,討論來討論去沒個結局。

    李兌道:“評事既然不耐待闕,何不去西北建功立業(yè)?朝廷正是用人之時,必然優(yōu)寵?!?/br>
    辛有終苦笑著搖頭:“邊帥辟官,哪個不是撿自己熟識的人?我與西北諸帥不熟,想去也是有心無力。一個不好,到了西北被閑置,還不如在京城多待些時候。”

    聽了這話,李兌也不好說什么。西北是用人,可不是什么人去都受歡迎。許州的幾個進士都是出身小門小戶,在官場上沒人幫襯,好機會也難輪得到他們。

    杜中宵在一邊聽著,心中感慨。在平民百姓看來,一旦中了進士便就鯉魚躍龍門,從此非是一般人物了。其實各人有各人的苦,官場上的風風雨雨也不比平常生活少。

    說了幾句,還是回到了許州本鄉(xiāng)人身上。

    李兌道:“現(xiàn)在館閣的何博士與你同縣,聽他說甚是得意,你沒去托他么?”

    辛有終連連搖頭:“快不要說何博士,我想著與他同鄉(xiāng),不知求了多少次。只是這人哪,嘴上說得千好萬好,事后卻一絲消息也無。我曾托人問過,何博士根本沒有與別人提過我的事情,可見是個靠不住的。我自年后到京城,眼看就要半年了,唉,到現(xiàn)在還沒個盼頭?!?/br>
    李兌看了看一邊的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何中立這個人,雖然得不少人賞識,但太過圓滑,做事情靠不住,卻沒想到連老鄉(xiāng)的忙都不幫。

    第48章 高朋滿座

    說曹cao曹cao就到,正在幾人議論何中立的時候,他與一人聯(lián)袂而來。

    見禮畢,何中立指著身邊人道:“此是苗殿丞,與我同年進士,一起在館閣,甚是交好?!?/br>
    眾人分賓主落座,李兌介紹了杜中宵,對何中立道:“此是本州后學,于舉業(yè)上十分用功。因窮鄉(xiāng)僻壤求學不易,隨我到京城來,游學一番,開闊眼界?!?/br>
    何中立打量一番杜中宵,笑道:“這就是與吳家起紛爭的人?聽說你能從酒糟中制酒,而且制出來的酒甚有力氣,不知是也不是?”

    杜中宵恭聲道:“在下幼時學得這么一個方法,委實能從酒糟中制出酒來。”

    何中立點了點頭:“京城與州縣不同,曲禁榷而不禁酒,你會這法子,京城大有用處?!?/br>
    說完,自與李兌等人談些京城趣聞,再不理杜中宵。至于杜中宵跟吳家的矛盾,更是提也不提。

    杜中宵不知道這人什么意思,只好默默站在一旁,聽他們說些雜事。

    將近日中,李兌請的不是許州人的客人,歐陽修和穆修才一起到來。這兩人是蘇舜欽的好友,交情深厚。蘇舜欽父親蘇耆,是前宰相王旦的女婿,在京城人脈廣泛,非其他人可比。李兌是言官,又與這些人年齡相仿,與這些人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去。

    眾人落座,歐陽修看著杜中宵道:“先前蘇子美寄來你一篇文章,甚有古意,文法新奇,眾人讀了甚是喜愛。這些日子有什么新作沒有?”

    杜中宵道:“回官人,看看考其臨近,學生最近用心舉業(yè),那些文章早不做了?!?/br>
    歐陽修連連嘆息,倒是沒說什么。他年輕的時候,偶然得到一套殘缺的韓愈文集,曾用心鉆研。后來兩次科舉落第,才警醒過來,用心時文,一舉高中。中了進士之后,歐陽修才再高舉韓愈的旗幟,提介古文。杜中宵早早就認識到科舉時文跟那種文風不符,這是歐陽修自己走過的路,又有什么話好說。

    看看天時不早,李兌吩咐下人上了菜來,取出兩瓶酒對眾人道:“這位小兄弟有個法子,能從酒糟中制出酒來,極是有力氣。這酒越是陳釀越是香醇,與平常水酒大不同。這兩瓶是從家中帶來,難得今日貴客滿堂,便嘗一嘗?!?/br>
    說完,吩咐人給在座的人倒?jié)M了,領著大家喝了一杯。

    放下酒杯,穆修道:“這酒下肚,便就有些暈暈乎乎的感覺,果然與其他酒不同。小兄弟,京城比不得州縣,大戶人家多自己釀酒,酒糟無用之物,丟棄甚是可惜。我來的時候,王侍御還曾經(jīng)提起,他家里釀酒不少,酒糟堆得山一樣。世上若真有這法子,千萬幫他家里把酒糟里的酒蒸出來?!?/br>
    侍御史高于殿中侍御史,只有一人,此時是王素,是李兌的同僚兼上級,不會跟李兌客氣。王素出身大族,父親王旦一代名相,家大業(yè)大。京城專賣的是酒曲,并不禁止私自釀酒,大戶自己釀酒是京城里的一種風氣,還有幾家釀的酒非常有名氣。大戶私釀,酒糟又不能釀醋,怎么處理就成了問題。是以京城的糟民比州縣更甚,不少人家以此為生。杜中宵那一套酒糟制酒,然后再買米施粥的做法,在京城有更加廣大的市場,不過分散到了那些富貴人家而已。

    穆修是蘇舜欽的朋友,蘇舜欽是王素的外甥,關系連著關系。杜中宵能從酒糟中制酒,王素早就聽說了,對于他家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技術。一聽人到了京城,趕緊派人來問。

    杜中宵見李兌點頭,拱手道:“回官人,酒糟中制酒并不難辦,只是,這是我家謀生之法——”

    見杜中宵有為難之意,穆修笑道:“你莫非怕有人學了你的秘法?王侍御何等人家,哪里會學這些東西。再者說了,京城一向不禁私釀,你制酒不用曲,在京城是斷然做不來生意的。去幫著大戶人家從酒糟中制酒,他們多算你些錢便了。有官府照拂,哪家敢學你秘法制酒!”

    李兌微笑:“不錯,秘法總有被人學去的一天,官府許你專營才是根本。在臨穎縣里,你們家再是小心,還不是被‘其香居’的人學了去?只是州縣明白事理,不許其他家依樣制酒罷了?!?/br>
    聽了這話,杜中宵痛快地道:“官人如此說,那便當如此做了。若有官人用到,我去幫著制酒就是。小子來京游學,為的是見些杰出人物,學些文章詩賦,錢倒還在其次。”

    杜中宵早就看明白了,這個年代什么秘法小心翼翼地不讓人知道,根本不管用。一些小打小鬧的行業(yè),比如做的飯好吃,某樣商品質(zhì)量特別好,還能做世傳手藝,這種有大商業(yè)價值的根本不可能。與其寄希望于不讓人學到,不如與官府合作,用官方的手段保證自己的利益。所以這個年代,向朝廷獻秘法的經(jīng)常會有。影響比較大的,比如荊湖路的濕法煉銅,獻出技術來,還是那家人把持,而且有了官身。真宗時還有人獻制黃銅的技術,只是用處不大沒有推廣罷了。杜中宵剛才推托,只是做做樣子,不然會給人一種趨炎附勢的印象,惹人反感。

    王旦是一代名相,他家可非同一般。不要看王素官位不高,他的各種親戚太多,在朝中位居高位的著實不少。加上王旦的親朋故舊,非一般人可比。跟這種人家攀上關系,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杜中宵也不例外。哪怕自己以后中了進士做官,有這一層關系也會有無窮好處。

    一邊的何中立笑著道:“原來酒糟中制酒的法子,‘其香居’的人也會。他家的小員外前些日子來信,說是過幾日也要到京城來游學。若是如此,有他幫著做,倒也容易?!?/br>
    聽了這話,歐陽修道:“博士說得差了。剛才李殿中說得明白,那個什么‘其香居’,是偷的這一家的制酒之法。我們讀書人,總還是要臉皮,怎么能做這種事?”

    何中立道:“他們自己不在意,這種事情,別人怎么好說什么?!?/br>
    杜中宵看了看李兌,李兌會意,淡淡地道:“杜家倚這法子維生,豈會不在意。只是吳家在本縣是大戶,他們無可奈何罷了。好在知縣范鎮(zhèn)明白事理,只許杜家用酒糟制酒,把事情壓了下來。若是碰上如前任縣令那般糊涂的,現(xiàn)在兩家還在打官司呢。永叔說得不錯,我們讀書人,最重事理,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豈可含糊。何博士,吳家雖是你表親,這種事情可不能含糊?!?/br>
    何中立也不著惱,笑著道:“諸位說得甚有道理,吳家的小員外來了,我自規(guī)勸就是?!?/br>
    說到底,何中立對吳家并沒有什么感情,別人反對,他也就算了。自己話說過,對吳家算是有了交待,一個鄉(xiāng)下土財主的交情,終究比不過官場上同僚的態(tài)度。

    第49章 明哲保身

    杜中宵指揮著王家的仆人在鍋中裝好酒糟,接好接酒的竹管,便出了蒸酒的小院。

    讀書人自重身價,王素安排了給杜中宵打下手的人后,便就與其他人到了后園,飲酒賞花。具體的蒸酒方法他們是不看的,而后再三保證,家里的仆人也不會把方法宣揚出去。說到底,從酒糟中蒸酒能賺多少錢?這些富貴人家,也懶得去賺這種辛苦錢。

    后園里荷花盛開,眾人坐在涼亭里飲酒賞荷,說些閑話。

    看見杜中宵過來,王素高聲道:“既是收拾妥當,小兄弟過來說話?!?/br>
    到了亭里,杜中宵見禮畢,對王素道:“官人,家里的酒糟堆得時間久了些,酒已跑了,蒸出來的酒只怕沒有想得多。那些新的酒糟,便要好很多。”

    王素渾不在意:“能蒸多少是多少,左右是撿來的一般。對了,先前你說這酒要陳過才好喝?”

    “不錯。新蒸出來的酒太烈,喝了容易上頭,陳上幾個月,便就柔和許多?!?/br>
    王素點了點頭,再不問此事,讓杜中宵在下首坐了,一起飲酒。他家里的酒糟從臘月里釀酒開始一直存到現(xiàn)在,又占地方,又有極大味道。此次處理了就好,能蒸出多少酒來,其實并不放在心上。一兩百貫錢的東西,還不放在王素的心上。

    飲了兩杯酒,王素問杜中宵:“聽李殿中說,你此次入京,是游學來了,怎么不見你帶著文章去拜訪賢達?既是讀書,想來有文章特別合你心意的。若是與人不熟,我可與你引薦?!?/br>
    文人游學,當然不是見廟就拜,心中都有特別的人選?;蛘咝蕾p別人的文章,或者覺得自己的文風合適,或者心儀其為人,這樣才能聊到一塊去。在王素想來,杜中宵來京城,心中也應有類似的人物。至于王素自己,并不以文學見長。

    杜中宵拱手:“學生來自小地方,見識有限,天下名人賢士只是聽聞,甚少拜讀他們的文章。沒有辦法,小城里只有一家書鋪,賣些古舊經(jīng)典,新一些的書一無所有。此次到京城來,只是想看一看現(xiàn)今流行的文章,買些回去研讀。其他的,只能夠隨緣了。”

    王素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么。沒想到這個杜中宵,還真是鄉(xiāng)下小子進城,長見識來了。既然他自己都沒有準備,別人也就幫不上忙,只能看他自己的緣法。

    這是個什么時候?杜中宵的歷史再不熟,也知道這時是敏感時期。歷史書上講到這段歷史,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慶歷新政。牽涉到其中的幾個重要人物,范仲淹正在西北積累聲望,韓琦同樣,歐陽修在館閣任職,富弼知諫院。反方的呂夷簡任宰相,而且年紀已老。按呂夷簡的年紀推算,事情就在這幾年。慶歷新政拉開了北宋黨爭的序幕,杜中宵的心多大,才會在這個時候站隊陷進去。

    對于歷史上的慶歷新政,具體施政措施杜中宵記不起來,幾個小故事卻隱約記得。印象最深的一個跟歐陽修有關,他跟呂夷簡陣營的王拱辰都娶了薛奎的女兒,王拱辰勸歐陽修改換陣營,曾經(jīng)形象地在他身前一躍,對歐陽修道:“永叔,你要及早站到這邊來!”

    最后慶歷新政失敗的導火索,便是由王拱辰引燃的。沒跟這些人接觸,杜中宵記不起來是誰,真跟這些人面對面了,杜中宵終于記起來那個人是誰了,正是八面玲瓏的何中立。何中立跟蘇舜欽是好友,又跟王拱辰過從甚密,具體過程杜中宵不記得,大概記得慶歷新政失敗便是由這三人拉開序幕。

    歷史書是有立場的,上面會明確地寫出誰對誰錯,誰是進步力量,誰是保守派,誰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誰在拖歷史的后腿。這個立場后人學可以,人真置身其中,照著這立場做事就自尋死路了。歷史從來不是黑白分明,也并沒有一個箭頭貫穿其中,現(xiàn)實遠比書本上記載的復雜得多。

    在時代大潮面前,杜中宵只能小心翼翼,盡量避開潮頭,隨著潮水滾滾向前?;蛟S終有一日,自己能夠引導潮水,那時才能站上潮頭,成為弄潮兒。

    人最可悲的,是明明在別人的舞臺上,扮演著一個小角色,卻自以為是主角,最終被時代大潮撕得粉碎,卻連一個盒飯都領不到。這個時代鮮花著錦,卻又烈火烹油,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抱大腿是最靠不住的,不要說大臣,連皇上的大腿都抱不得。在沉重的現(xiàn)實面前,皇帝也要低頭,立場時時變換,身邊的人物會一個一個被甩出去頂雷。慶歷新政的開端始自皇帝對范仲淹和韓琦等人的信任,可惜這種信任只持續(xù)了很短的時間,這一派便就被放棄了。

    面對著寫好的歷史書,我們可以說如果這樣,如果那樣,可惜現(xiàn)實沒有如果。這種國家大政實際上是由時代決定的,舞臺中央的人只是恰好在那個時刻登場而已。歷史會被這幾個主角影響,歷史的進程想要改變卻沒有那樣容易,絕不是一轉(zhuǎn)念的事情?,F(xiàn)實就是內(nèi)外交困,不改變這個事實,想靠著幾條新政扭轉(zhuǎn)局勢,本來就過于天真了。

    杜中宵現(xiàn)在做的,就是老老實實考進士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離著現(xiàn)在的這一批弄潮兒遠一些,不要被裹挾進去。這次來京城,杜中宵沒有想去拜訪任何一個人。不要說自己,就是現(xiàn)在初露鋒芒的歐陽修,后世的評價是一代文宗,其實在政治上并沒有大的作為。他最重要的不是政治上的作為,而是承上啟下,把范仲淹這一代和后面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一代連接起來,順手舉起君子小人黨之爭的大旗。

    舉旗沒那么容易,拔旗更難,杜中宵想得明白,自己不是做那種事情的材料。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躋身時代的主流,其他的以后再說。

    一邊的歐陽修嘆了口氣:“小兄弟,我看你做文甚有古意,頗有才情,不在這上面用歷,委實是有些可惜了。其實文字磨煉得純熟,學些時文作法,科舉并沒有那么難?!?/br>
    杜中宵拱手:“官人說得是。只是我生在小農(nóng)之家,雖然說是詩書繼世,其實家里傳的就只有那么幾本書,終究見識有限。這幾個月精研文法,才知自己差得太遠,以舉業(yè)為重,便不能好高騖遠。此次來京城,只是想著與一般的舉子互相學習,京城里買些上好書籍。至于其他,總得中了進士才好?!?/br>
    李兌笑道:“我覺得這才是正路。人生百年,小友年不足二十,事有輕重。你父親少年時與我曾一起讀書,其實才情又差到哪里?不過他照顧家計辛苦,于學業(yè)上不能十分用功,最終差了一步。等到了我們這個年歲,再想用功已是遲了?,F(xiàn)在你們家靠了酒糟中制酒的法子,生計不愁,你正該在舉業(yè)上竭心盡力,不可再重蹈父親的覆轍?!?/br>
    第50章 烈酒如火

    一起出了御史臺,王素對李兌道:“舍人院幾位同僚,聽說我那里制烈酒,一起相約前去試飲。子西若是無事,過去湊個熱鬧如何?你初來京城,正應該多認識一些人?!?/br>
    李兌欣然同意。此時幾個清要衙門中,學士院高高在上,想跟學士們走動并不容易。知諫院的是富弼,為人莊重,跟同僚走動不多,連帶諫官們也獨來獨往。惟有舍人院的幾位知制誥比較好說話,平時與同僚們來往得多。他們多與王素有舊,聽說他家里有新酒,便起哄讓他做個東道。

    看看天色還早,王素尋了個公人,去喚監(jiān)察御史孫沔和薛宥。御史中丞和知雜地位太高,出去儀仗惹人注目,一般不跟這些中下層官人同來同往。

    監(jiān)察御史位在侍御史和殿中侍御史之下,孫沔和薛宥又是新到京城不久,自然無疑議。

    到了王素家中,坐不多久,三位知制誥王拱辰、葉清臣和蘇紳便聯(lián)袂到來。隨王拱辰來的,有何中立帶了吳克久和曹居成,蘇紳則帶了自己的兒子蘇頌。這都是要參加下次科舉的人,杜中宵在這制酒,有歐陽修等人鼓吹,蘇紳便帶了兒子過來交流。

    眾人落座,王素喚個下人來問道:“許州來的杜小官人,還在那里制酒么?”

    下人恭聲答道:“回官人,杜小官人上午到相國寺買些了書籍,便就在制酒的地方看書?!?/br>
    葉清臣道:“酒糟中制出酒來,變無用之物為寶,甚是神奇,我們一起過去看看。”

    眾人稱是,一起向杜中宵制酒的小院而來。